學院簡介
沿革
本校於民國87年設置「通識教育中心」,並於民國89年由技術學院改制為科技大學之際,參考香港中文大學及哈佛大學之經驗及作法,將「通識教育中心」改制並更名為「通識教育學院」,專責本校通識教育理念之推展,及各項通識教育業務之執行。
「通識教育學院」設有七個教學模組,並舉辦經常性之論壇時間,提供教師們互相切磋、交換心得凝聚共識,確立通識教育之發展方向,使本學院形成一具有行動效能及高度向心力之學習型組織。
學院使命
本校通識教育以「全人教育」之理念為基礎,秉持「學術、知性、快樂、希望」之校訓精神,啟迪學生心智能力之發展,採用多元智能之學理,以培養依仁游藝、術 德兼修之智識份子為理念,施行精實且具整合性的課程教學,希望藉由通識各類課程、講座及活動,培養具有人文與科學素養、跨領域整合思維、創造性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且知行合一具實踐力之新世紀公民。
現任院長
![]() | 曾宗德教授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 專業領域:水產資源學、漁業生物學、 辦公室及研究室:圖資大樓L0318、 分機號碼:4200、4211 電子郵件:tdtzeng@stu.edu.tw
|
歷任院長
任期 | 職稱 | 姓名 | 學歷 |
1998~2005 | 院長 | 陳羿君 | 教育行政學博士 |
2005~2008 | 院長 | 曾宗德 |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 |
2008~2009 | 院長 | 王瑋琦 |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 |
2009~2011 | 代理院長 | 陳立夫 | 中興大學土壤學研究所博士 |
2011~迄今 | 院長 | 曾宗德 |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 |
本院組織圖
通識教育理念:培養依仁游藝、 術德兼修之智識份子
通識教育目標:
(1)培養基礎的人文與科學素養。
(2)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
(3)涵養多元闊達的審美情操。
(4)建立整體宏觀的識見。
(5)形成生命的價值取向。
(6)強化知行合一的實踐力。
技能通識課程(必修)
語文組中文類
課程概況
- 本組開課目標在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課程的設計採多元性,透過各類文學經典的閱讀學習,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而形成價值判斷的系統,期使學生在多元角度的接觸中,具備豐富而寬廣的人文素養。
- 本組依上述目標開設四技日夜間部各兩種課程,以增強學生思考與表達能力:
(1)寫作技巧:強化語言技能訓練。透過寫作技巧的訓練,使學生得以掌握語文的應用與表達,擴展個人未來進入職場的就業實力。
(2)文學欣賞:增進文學閱讀與鑑賞的能力。透過文學經典的閱讀,了解文學藝術之美學內涵與內蘊思想,兼顧 「情」與「志」的生命意義之探索,使學生對人生能更具有深刻的智慧與寬廣的情懷。
課程規劃與簡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必/選修 | 課程簡介 |
寫作技巧 | 3 | 必修 | 本課程旨在提昇學生之實用語文能力。除一般實用文書的單元外,也希望透以更生活化的書寫練習為取材內容,並依據描寫、敘述、說明與論說等文體類型,設定不同課程主題單元,從自我探索出發,擴及到人與人、人與世界的範圍,以累積學生的寫作經驗,提升養學生語文表達的能力。 |
文學欣賞 | 3 | 必修 | 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並增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授課範圍以介紹中國現代文學為主,包括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的文學家,以及台灣、香港等地的知名作家等。講授內容包括作家風格的探討、表現技巧的分析、作品內容的欣賞、以及時代背景的介紹。希望學生在修習本課程後,除了增進語文閱讀的能力外,對於文學作品的分析技巧亦有更多的熟悉與了解;更重要的是藉由作品的閱讀,使我們對於人與生命有更多的關懷與尊重。 |
國文-經典選讀 | 2 | 必修 | 為提升本校學生經典閱讀的能力,本組擬於九十六學年度增開一門新課程「國文經典選讀」,希望能透過經典閱讀的訓練達到以下目的: 一、透過經典的閱讀,使學生對於傳統文化深入的了解與體會,培養學生具備宏觀且深刻的人文關懷。 二、引導學生認識經典中所傳達的思想與人生價值,作為立身處世之參考,進一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經由經典的學習,領略先哲的美學思維,提升自我的思考層次。 四、從作者思辨的表達方式,提升語文運用與溝通表達的技能。 五、從意義的剖析過程,培養學生欣賞文章的能力。 「國文經典選讀」課程的增設,一方面借史學家與哲學家智慧結晶的介紹,輔助學生自我建構人生的價值體系;另一方面經由經典文學的閱讀,強化文學欣賞與寫作技巧的智能。其整體的目標在於使學生能從文史哲各角度全面性地認識中國文化,進而兼備科技與人文的雙重發展。 |
國文-寫作技巧 | 2 | 必修 | 本課程旨在提昇學生之實用語文能力。除一般實用文書的單元外,也希望透以更生活化的書寫練習為取材內容,並依據描寫、敘述、說明與論說等文體類型,設定不同課程主題單元,從自我探索出發,擴及到人與人、人與世界的範圍,以累積學生的寫作經驗,提升養學生語文表達的能力。 |
資訊組
課程概況
一、資訊技能與實作:
以資訊器具(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等等)之操作技能為主,所學之操作技能在將來應用在大學生活中,包含食衣住行育樂等等主題,未來更可應用於職場,在起跑點就能獲得勝利契機。
課程設計:
一、資訊技能與實作:
課程設計「以職場、生活應用為範圍」,MS OFFICE、GOOGLE APP、GOOGLE PLAY之軟體實際操作。
課程規劃與簡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必/選修 | 課程簡介 |
資訊技能與實作 | 2 | 必修 | 本課程主要介紹資訊科技以及網路技術最新發展,內容含括網際網路、物聯網、資訊安全與社會議題,並有Google雲端系統以及包含ODF在內的文書處理系統實務操作。期望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成為同學就學期間以及畢業後都會用到的基本資訊處理技能。 |
其他 | 2 | 必/選修 | 若因應需要增開新課程以公告為準 |
體育組
課程概況
課程規劃與簡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必/選修 | 課程簡介 |
體育-羽球 | 0 | 必修 | 一、培養學生各項運動休閒興趣,藉以提昇體適能。 二、了解各項運動之基本技能,透過練習來熟練此運動,進而發展同學們的美感統合能力與創造力。 |
核心通識課程(必修)
課程概況
課程規劃與簡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必/選修 | 課程簡介 |
科際整合與大學教育 | 2 | 必修 | 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認識大學教育的理念與內涵,同時理解「通識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期能引導學生培養跨領域科際整合之學習態度,掌握多元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管理等核心能力,成為深具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的大學生。 |
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 | 2 | 必修 | 本課程旨在啟發學生之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期盼學生在修過本課程後,不僅能清楚認識自己、有效釐清問題;並且能夠發揮「創造思考」,活用解決問題的原則與方法,進而圓滿地解決人生中的各種問題。 |
情意通識課程
藝術組
課程概況
培養學生在專業知識以外,對藝術領域的瞭解與欣賞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生活層次。本組所規劃的課程採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和綜合藝術均衡發展為原則,以導論課程與進階課程作為設計的方式。
首先導論課程是以藝術知識的各領域作基礎和整體性的知識介紹,並能融入於日常生活中。其次,再進入進階課程,使學生在藝術的各個領域上,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課程規劃與簡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必/選修 | 課程簡介 |
藝術之多元呈現 | 2 | 必修 | 本課程著重於探討不同形式藝術創作的起源、類別、材料、內容與形式等,從對藝術多元性的基本認知,進而引導學生進入美的領域,培養藝術鑑賞能力與興趣。教學內容集中於電影及音樂、舞蹈等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與數位媒材應用等藝術表現及賞析觀念之建立。 |
舞蹈欣賞 | 2 | 選修 | 1.了解舞蹈的起源與功能。 2.體驗身體動作的美感,培養賞析舞蹈的基本能力。 3.從各年代不同的社會脈動,透視舞蹈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相互影響,進而了解舞蹈的表現內涵。 4.感受流行文化、生活與舞蹈藝術碰撞的火花。 |
古典音樂入門 | 2 | 選修 | 聲音是上帝給世人的禮物,他豐富了五官之一─耳朵的生命;而音樂正是聲音的藝術展現。 古典音樂為現代音樂的源泉,本堂課探始究源,引領同學認識音樂藝術之美。 |
藝術的創作與表現 | 2 | 選修 | 從作品中探討藝術創作的主題、形式、技法、內涵,進而從系列作品的觀察、思考、修正、檢視等過程中,引導同學擬定創作計劃及作品組合,並在課堂上討論作品的表現思想、風格與完整性。 教學內容集中於繪畫、電影、音樂、建築、數位媒材等多元藝術作比較研究。 |
聲波音療音樂靜心 | 2 | 選修 | 現代生活步調快速緊湊,加以生活中各項事件形成壓力,長時間累積將逐漸造成心理負擔。藝術原本即可反映人生,提供反思,本課程運用音樂欣賞中,具有聲波共振效果的樂器,實地以聲波音樂療癒心靈,輔助以文獻探討,在享受音樂療效同時,也能更認識自我,發現內在,以靜心狀態嘗試更清晰的思考,以心腦合一開創最佳問題解決能力。 課程內容與範圍 聲波療癒樂器概論。聲波療癒原理。銅鑼音療體驗。頌缽音療體驗。 課程特色 帶領心靈暫時從庸常生活跳脫,進入內在與自我對話,藉以尋求和諧平靜,培養對周遭人事物社會環境甚至擴及世界的愛與包容理解,得到心靈寧靜與充分發揮自我。 |
電影戲劇賞析 | 2 | 選修 | 藉由講授與討論方式,使修課學生從電影藝術的基本認知與各類型電影作品的深入探討中,培養思考文學、戲劇、美術、音樂與電影之間的關係,進而具備對電影藝術鑑賞與批評的基本能力。課程中播放之影片以「人」為中心,強調用人文的精神與人文的素養去闡述「人性」,以彰顯生命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
音樂之旅 | 2 | 選修 | 音樂,不僅是人生的調劑與良伴,也是世界的語言。本課程的設計,是藉由老師扮演嚮導之角色,帶領同學暢遊音樂的國度。盼同學在其中學習到欣賞音樂之技巧,開發出個人的美感經驗,進而培養音樂鑑賞之品味,並豐富個人的生活視野。 |
其他 | 2 | 選修 | 若因應需要增開新課程以公告為準 |
自然科學組
課程概況
人類早期在畜牧、農業為主的時代,便 對大自然擁有廣大的好奇心,一直到十六世紀以後,自然科學才逐漸蓬勃發展,十八世紀正式邁入工業時代,時至今日科學早已突飛猛進,科技發展更是一日千里, 生活於地球村的人類,無時無刻不受到來自科學與科技在各個生活層面上的強烈衝擊,因此,對於科學與科技的認識乃成為現代人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素養,本模組之設立即為強化這方面的認知。
自從工業革命以降,地球資源過度使用及各種污染大量生成,人類被迫面臨日益惡化的地球環境,為了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們除了必須廣泛認識當代自然科學與 科技最新的發展,對於掌握自己身體健康的運作機制也同等重要,畢竟人與自然為一無法分割的整體,若是懂得如何保護人體健康,相對的也就懂得如何保護地球自 然環境。環顧當前人與自然的關係,普遍十分疏離,無論人定勝天或科技至上的價值觀即反映此一現象,然而這種情勢恐將無助於真正解決地球環境惡化的危機,值 此之際,東方傳統文化精髓中,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及尊重生命的價值觀,便有匡正這類迷思價值的正面意義。
基於前述,本自然科學模組課程之規劃,係以人體健康醫學與環境保護教育為雙主軸,共同開設若干生命及自然環境相關之系統科學課程,希望藉此讓學習者明瞭在 尋求維護人體健康及保護地球環境之時,兩者的學習實為一體之兩面,如能同時兼顧必可達事半功倍之效。另外,本模組課程規劃亦著重科學與科技在人文面向上的 教育,其目的在使學習者能積極反思科學與科技對於人類文明深遠的影響,同時亦能體認東方固有文化內涵,實肩負有喚醒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使命。
本模組成立發展初期,除了盡心推廣模組雙軸課程教學之外,也特別重視人體身心健康與地球環境變遷相關研究。模組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則進一步以建構人類與地 球永續生存為前提的科學、科技與人文並重之教學及研究,並積極規劃成立新的學程,使本校成為現代全人教育的重要據點。
課程規劃與簡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必/選修 | 課程簡介 |
人與自然 | 2 | 必修 | 本課程不以灌輸學習者的科學知識為目的,而是要幫助學習者拓展其思維的空間,藉由深入領略人與自然互動關係之學習歷程,冀望學習者能審慎檢視自我之自然觀,並樂於浸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努力提升生命的品質。 |
性別大學堂-月經與人生 | 2 | 選修 | 月經不只是生理現象,其穿引不同領域的議題,涉及醫學、法律、生物、性平、心理健康等範疇,涵蓋社會學、法學、經濟學、心理學、性別平權、政策制度等領域,希冀帶動跨領域知識創新教育學習場域,引領學生主動洞察各社會現象,打破社會對月經的歧視與想像,再運用專業解決問題。 課程內容與範圍: 月經課跨越很多領域,從不同專業談同一議題,進一步理解與月經相關的貧窮、歧視、宗教文化、經濟、心理、法律、不平等、汙名化議題等,當學生從生理角度了解月經,引導其討論生理假與勞動權,再延伸將同一現象或議題有關卻散落在各領域的知識,匯集成一堂兼具廣度、深度與專業的主題式課程。 課程特色: 以月經為課題,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啟發,更讓我們省思其深層的意義,如何把禁忌的話題內容於校園中成為無所不談、知識交流的學習場域。 |
綠能涵養與魚菜共生 | 2 | 選修 | 1. 藉由生活化的教材內容,建立綠色能源的瞭解與應用。 2. 透過魚菜共生系統建構,培養綠能應用基本素養、科學態度,熟悉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解決問題、自我學習、推理思考、表達溝通之能力。 課程內容與範圍 本課程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基本概念、綠能種類與介紹、及魚菜共生原理與技術。 課程特色 本課程除了認識綠能的原理與應用外,並透過參訪或影片之瞭解,實際參與魚菜共生建構與運用。此外,本課程參考美國歐林學院PBL (Project Based Learning) 做中學的作法與精隨,25% 課堂講述、50% 課堂講述與實務操作、25% 實務操作。 |
福爾摩沙之美 | 2 | 選修 | 1.引介蘊藏在台灣中美好的人事物,增添學生們對這片土地的美好 印象與認同感。 |
健康促進與生活 | 2 | 選修 | 本課程將健康促進的內涵與衛生教育的理念應用於通識教育,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心理層面,透過健康促進教學與健康管理,增強學生與家庭成員的健康幸福。 |
生物生存之道 | 2 | 選修 | 本課程旨在讓學生認識動、植物為適應不同之環境,所演化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系統或生存策略(生殖、掠食、防禦等),體認「生命總會找出自己的出路」之真義,並了解人類的未來出路是遵守大自然運行的法則。 |
人體的奧祕與醫療保健 | 2 | 選修 | 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身體,除了如何去維護自己身體的健康,更進而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 |
職業安全衛生概論 | 2 | 選修 | 課程內容主要介紹職場的安全與衛生知識與概念,使同學瞭解職業安全衛生的重要性,建立正確的認知與正向積極的態度,為職場安全衛生文化奠基,防止職業意外事故的發生及增進預防職業疾病的認知。 |
其他 | 2 | 選修 | 若因應需要增開新課程以公告為準 |
社會科學組
課程概況
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國際共黨集團瓦解,民主思想與制度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流,台灣也在西元2000年完成歷史上第一次民主政權更替的和平轉移,寫下民主新頁。繼經濟奇蹟之後,台灣的政治民主發展,也贏得世人的關注。然台灣自1986年解除戒嚴,在民主改革過程中,卻又時常出現違法脫序的亂象,民主政治教育的推行與法學素養的提昇,乃成為落實民主制度的根本。本校通識課程的主旨在實施全人教育,學生應該具備全方位的人文學識修養,社會科學模組的設置即在深入淺出有系統介紹政治學與法律相關領域的基礎課程,並提供實用的法學教育。本組的課程設計分為「政治」與「法律」兩大類,培養學生具有民主法治的素養,兼具寬廣正確的國際視野;課程規劃的目標,課程的設計務求配合未來個人與社會發展趨勢的需要。
課程規劃與簡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必/選修 | 課程簡介 |
民主與法治 | 2 | 必修 | 今日,民主政治可說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且須知民主生活方式必須建築在憲政體制的運作與法律規範的瞭解。是故,作為現代公民都應該明白民主生活方式和憲政制度的運作及法律規範之關係,方有利於培養民主法治素養,形構良好的民主社會。 職是之故,本課程主要在介紹民主政治概念與理論、憲政體制、人權內涵等相關民主法治議題。其授課目標在於培養學生民主法治知識的增進、民主法治思考的訓練、民主法治情感的養成。使學生因本課程修習,能獲得到民主政治的基礎素養、獨立思考判斷能力,並達到終身學習之全人教育。 |
情愛關係與法律 | 2 | 選修 | 本課程設計在於讓學習者瞭解在各種情愛關係(例如:友情,愛情,同志情與同儕情誼)之發展中,可能遭遇的法律問題與可能衍生之法律糾紛,透過法律個案之分析,讓學習者增進欠缺之法律常識,以免讓權利睡著了;進而,運用法律保障與增進本身權益,俾有助於同學對社會百態之相關法律問題之瞭解。 |
兩岸關係 | 2 | 選修 | 讓學生了解台海兩岸歷史變遷影響因素,更培養出面對變化應有之態度與原則;同時,惕勵自己,向歷史學習的功效:在於瞭解變化的結果與影響,以策勵來者. |
經濟與生活 | 2 | 選修 | 善用經濟會計思維,並教導學生正確的基礎基本理財知識,讓自己能夠有「量入為出」的基本投資觀念;並透過課堂的學習-瞭解儲蓄的價值、基本的投資理財及債務的控管,用全新視角看待「金錢」與「價值」。 課程內容與範圍 本課程搭配生活中你我都會遇到的實例,讓經濟會計變得親切且容易理解。看待金錢從此擁有新視角,輕鬆迅速累積財富,幫助學生人生下半場更加自信無虞。 內容包含以下重點: 一、家計簿管理方式; 二、家庭資產管理方式; 三、支出控制方式; 四、家庭收支記錄方式; 五、投資方式。 課程特色 深入淺出的解說,搭配生活中你我都會遇到的實例,讓經濟會計變得親切且容易理解。不管個人、家庭皆適用,看待金錢從此擁有新視角,輕鬆迅速累積財富,助你人生下半場更加自信無虞。 |
公民環保教育 | 2 | 選修 | 1.環境教育包括台灣最初的自然美麗,現今的污染情況,全球溫室效應等等,及我們的地球怎麼了! 2.具備知識了解我們的環境怎麼了,及該如何做。鼓勵學生參與環境保護活動,了解環境倫理學的概念和環保的共識。 3.在環境保護的問題處理過程中,帶來[創意]的需求,也帶來商機無限! 4.建立台灣的遠景︰ 1.藍色天空和綠色大地 2.青山和純淨水3.健康和永續。 學生將能夠並且高興地去盡一份責任保護當地及全球環境。教育學生了解我們的環境及如何處理的過程中,引進[創意]的需求,也將帶來當地及全球性的商機無限,創造職場機會。鼓勵學生參與環境保護活動,了解環境倫理學的概念和環保的共識,適合在大學的通識教育的目的。 |
國際關係 | 2 | 選修 | 本課程作為通識教育內容,著重於國際關係豐富的內涵,包括政治、經濟與文化各層面。它主要的議題與人類歷史可以畫上等號;有戰爭與和平,勝利與失敗,以及團體衝突和共同體的建立等。國際關係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現今大學生畢業之後將步入全球化的經濟體系,而在這個體系中,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遺世獨立。 |
其他 | 2 | 選修 | 若因應需要增開新課程以公告為準 |
人文組
課程概況
一個機械的操作不同於一個人的創作,其間的差異點乃在於人具有巧思創意與悲憫之情。「人文類開課宗旨」,主要是提供同學在學習專精的技術學科之餘,不忘忽自己作為技術的主人這個重點。
「人文類」的課程規劃,主要以「人」為核心,以「社群」為半徑,畫出人類關注的範圍。本組開設的課程內涵包括自我探索、哲學思考、兩性互動及生死教育等,預期學生達到充實自己,追求完備德智的成效。
人生的目標並不是 外逐虛幻的名聲或擁有寶貴的器物而已。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加自信、提昇學養、關懷生命、美化人生成了教育的核心目的,而「人」、「人文」則是教育體系中的重點,通識中心針對這樣一個重點。
課程規劃與簡介
情意通識下的人文類,亦即,人文類不是以孤立的知識層面為範圍,而是兼顧知、情、意的和諧發展為訴求,以達到智慧的人生為目的。課程安排,以配合時代脈動及學生需要為主。
已開設或預計開設之課程如后: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必/選修 | 課程簡介 |
文化與生活 | 2 | 必修 |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由生活中體驗文化之內涵與價值。期盼透過課程之規劃協助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歷史文化、哲學宗教等課題的知解,增進宏觀思維的能力,瞭解生活目標、生命意義、生存價值等人類的重要課題。使學生成為一個具備人文素養,能關愛社會的中堅份子。 |
社區總體營造與產業升級規劃實務 | 2 | 選修 | 本課程以問題導向、產業升級、休閒農業區的品質提升為核心基石,並透過教育部USR計畫以及PBL的課程設計內容,提供教學概念,以及相關的經費支應。 以理論導入,結合跨域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透過實際動手操作來瞭解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相關資訊傳遞的方法和溝通的重要性,並提升學生創意思考的思維,創新行銷的方法,以及創造獲利的能力, 讓傳統的農業由一級提升到三級,提高其產業價值與獲利性,進而共創產(溪南休閒農業區)官(教育部)學(學生)三贏。 |
生涯規劃 | 2 | 選修 | 認識生涯規劃的理念與實現及生涯發展與現階段生涯發展任務,覺察生涯角色、生命意義及生涯主體性,讓學生能正確掌握自己之優、劣勢及威脅與機會所在,及早做好個人的生涯規劃。 |
生死教育 | 2 | 選修 | 1.培養學生面對生死問題及檢視其態度,進而探索個人的生死價值與意義。 2.引領學生對終極課題的省思,以建立更為合適的人生觀、世界觀、宗教觀。 3.通過師生雙向的交流互動,提供生命對話可能的平台,進而提昇人生境界。 |
媒體識讀 | 2 | 選修 | 課程目標 媒體素養課程主要是要培養學生能觀察以及分析媒體的表現與洞察力。透過價值澄清的過程,使學生能夠評估與批判各種媒介資訊。不管從新聞一開始的製程、編輯到播送,都具有對媒體體察的認知與批判,進而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與公民素養的核心本質。 課程內容與範圍 媒體素養課程主要包含以下四點: 1.認識媒體 2.媒體與新聞 3.媒體與公關 4.新聞傳播科技 課程特色 此課程主要的特色是透過理論與實務的課程,培養學生針對現今國家社會最流行的議題「假新聞」而有獨特的判斷與批判能力,加深學生的人文胸懷,培育出優質的公民。 |
哲學與人生 | 2 | 選修 | 本課程主要是扣緊著人生意義與價值,及探討「人生」相關的議題。在課堂中將會學習哲學家的睿智;也嘗試運用哲學的思維方式對人生的目標加以省思與探究。另一方面則是培養同學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健康、光明、智慧的人生觀,及服務社群的行動力。 |
職業倫理 | 2 | 選修 | 「職業倫理」是企業界及各類職場在專業能力外所看重的用人條件。於是「職業倫理」成了這個世代的求職須知。因此,本課程將著重在「職業倫理」的理論介紹與實務操作。另外,配合案例分享「對照與反差」的比較分析,讓授課學生可以深刻體會當下就業市場與企業用人需求的現況。 |
柯南推理學 | 2 | 選修 | 這門課旨在培養學生的概念思維能力,而概念思維的原理就是邏輯思維。邏輯推理則首重在於將個人平時累積各類的「片段知識」整合起來成為一個具有一個嚴謹性與系統性的嚴密思想、細微分析能力。然需要具有嚴密思想、細微分析的能力,則先訓練學生的敏銳的洞察力與觀察力,如此學生在日常生活上,以及在問題解決上則會更快、更好、更正確的抓到問題的根本。 |
其他 | 2 | 選修 | 若因應需要增開新課程以公告為準 |
生活通識課程
課程概況
課程規劃與簡介
課程名稱 | 學分數 | 必/選修 | 課程簡介 |
服務領導教育 | 0 | 必修 | 1.擴大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將服務經驗推廣至社區與慈善機構,激發學生的社會職責感並養成學生反思之習慣與實踐服務關懷之行動力. 2.將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列入必修學分以充實學生在服務學習專業上之能力. 3.體驗與人相處的互助生活,並且學習習合群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
大學領航 | 1 | 必修 | 1.幫助大學新鮮人銜接高中與大學的差異,開啟大學第一哩。 2.開拓學生多方位的視野,幫助增強學生的生活態度與學習動機,以充實學生專業課程以外的能力。 3.體驗大學生活與人際互助,並且學習合群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內容與範圍 「大學領航」課程兼顧生活體驗與人際互動,強調合作學習與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領大學生快速融入大學生活與課業學習,開展全方位的人際關係,熟悉校園學習空間。 課程特色 強化大學新鮮人的學習動機,導正學生的生活態度,加強學生自我認識與人際互動,開拓嶄新的生命視野,啟動大學學習生涯的第一步。 |
通識教育學院法規
- 教育學院通識教育課程委員會設置辦法(100年11月3日100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通識教育學院院務會議修訂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院務會議組織要點(99年9月30日99學年度第1學期第3次通識教育學院院務會議修訂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98年9月23日98學年度第1學期第3次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議修訂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教師升等評審辦法(101年7月26日100學年度第2學期第6次校教評會議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服務績優教師獎勵辦法(97年11月13日97學年度第1學期第4次通識教育學院院務會議修訂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教師教學評鑑辦法(103年2月14日102學年度第2學期第1次校教評會議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專任教師續聘審查要點(102年4月22日101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議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藝文中心設置辦法(99年12月8日99學年度第1學期第4次行政會議修正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器材與場地借用要點(103年4月10日102學年度第2學期第3次院務會議修訂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 法規清冊分組表
-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設置辦法-110.12.29_110-1-2校務會議通過
- 「通識教育委員會設置辦法」107.12.26_107-1-2校務會議修訂通過
- 通識教育學院教學優良教師評選辦法(108.10.7-108(1)2院教評會議修訂通過)
- 樹德科技大學「數位科技與應用」微學程規劃書(109.5.27 108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教務會議通過)